1、“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答案肯定是不会的。最新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鼻咽部粘膜和眼部结膜向下呼吸道进行扩散增殖的,因此很多人就误以为病毒浮在空气中传播,直接接触到了粘膜,但实际上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病毒会较快死去,结膜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还是手和飞沫,也不排除近距离接触是飞沫直接沾附眼部,但远远看一眼是不会感染的。
2、普通民众必要佩戴护目镜吗?
普通民众出门是不需要佩戴护目镜的。密切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副武装”、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普通民众是不需要“全副武装”外出的。医护人员由于直接接触发热病人,需要佩戴护目镜进行防护,普通民众如若不住院、不接触发热病人,暂不需要护目镜。病毒附着在飞沫等介质中进行传播,一般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都会带出飞沫,即使飞沫沾附在眼睫毛上,也不会直接感染结膜,极大可能是感觉到眼睛痒、随手揉了眼睛;或者,出入公共场所等后手部不及时清洁消毒,再揉摸眼睛,才导致的结膜感染病毒。因此,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揉眼才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
3、那么,戴眼镜可以预防感染吗?
近期,众多患者来医院就诊时佩戴起了眼镜,此方法也是不能完全预防感染的,眼镜只能遮挡部分区域,未遮挡部分仍是暴露于外界。相反的,我们更要特别提醒佩戴眼镜的民众在医院近距离接触过发热病人后,最应该做好的是对佩戴过的眼镜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及整日不离手的手机也要清洁和消毒,避免病毒的传播!
4、“同呼吸”,就一定会和你“共命运”吗?就一定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吗?
答案是肯定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飞沫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病毒侵袭呼吸系统,其实侵袭的是我们的鼻咽部黏膜,通过其丰富的血供系统,传染到病人体内。那么鼻咽部粘膜、眼睛的黏膜、消化道黏膜、皮肤伤口都有可能是病毒侵袭的靶点。因此,去往公共场合,请务必佩戴口罩!由于目前无针对该病毒的有效药物,预防与隔离是有效途径,尽量减少与感染或潜在感染者接触的机会,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区,家庭与工作环境保持多通风。注意咳嗽礼仪,如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5、那么,普通民众外出,安全距离到底是多少呢?
对一般人来说,只要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或医院、发热门诊等区域,和人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外出时戴口罩,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就已经能够防护,不必过于恐慌。
6、是否有必要带两层口罩呢?如何做到正确使用口罩进行防护?
只要正确佩戴合格口罩,一个就能达到防护效果。专家推荐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浅色朝里,深色朝外,金属条朝上。医用外科口罩虽然薄,却能够有效阻挡病毒入侵。如无发热或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口罩可以重复使用,但最好不超过4个小时。如口罩变得潮湿或被分泌物污染,必须立即换掉。在摘掉口罩时,要尽量避免触碰口罩的外表面。不要随便触碰别人使用过的口罩,因为可能会交叉感染。处理戴过的口罩,用开水烫、焚烧、剪碎后扔掉,都是不推荐的方法。用过的口罩不要随便放置,直接放到包里、衣服兜等处有可能持续感染。对于普通民众,因风险较低,使用过的口罩可以直接丢入垃圾桶。处理完口罩后,记得及时用肥皂和流水洗手。
说完医用外科口罩,再来说下民众最关注的的N95口罩。N95口罩防病效果更好,但透气性较差,不适合长时间佩戴。N95口罩推荐给密切接触感染患者的医务人员使用。目前报道称抗疫救治一线物质匮乏,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也倡议普通民众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将N95口罩节省给留给那些更需要的医护工作者!
另外,最新专家共识表明,一些棉布的、棉纱的口罩,保暖效果确实是好,但是不能防病毒,在家自制口罩更是不太靠谱,口罩有没有呼吸阀都不影响对佩戴者的保护。
温馨提醒:
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目前不要出行,特别是武汉一带的。尽量避免外出,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不生食!也大可不必过于恐慌,与其每天担心受怕,不如好好在家享受这个“超长假期”!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他人,保护社会,在这场抗疫战役里,这就是每一位中国人能做的贡献!
作者简介:
王霞,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眼科主任,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青光眼的诊治、眼底病的激光治疗及综合眼病的诊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擅长鼻内镜下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手术,鼾症的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喉部良性肿物切除等手术,以及耳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
文章参考文献:普通人有必要佩戴护目镜吗?戴眼镜可以预防感染吗?(网易健康)
超级视力表
一款提供专业视力检测和全面视力健康咨询的眼健康管理APP
预防近视,从每日检测开始
☛☛☛ 【超级视力表】官方下载渠道☚ ☚☚
关注超级视力表 获取更多护眼资讯
官网:http://www.v-keep.cn
官方微博:https://weibo.com/visionkeep